培养情绪灵活度,驾驭职场负面情绪

2017-8-26 01:24 情绪文章

苏珊•大卫(Susan David)、克里斯蒂娜•康格尔顿(Christina Congleton)|文


1.6万——这是普通人平均每天说出的单词数。在脑际闪过而没说出的话比这多得多。这些想法大多是混杂着各类情绪的对事态的主观判断,并不一定反映事实。其中有积极和有益的自我暗示,比如“我已经准备充分,演讲将取得成功”,“有必要主动讨论这件事”,“新任副总裁似乎人不错”;也有消极情绪,比如“他在有意忽视我”,“我要出洋相了”,“我就是个冒牌货”。

人们普遍认为,组织应尽力消除负面想法和情绪:领导者的性格应该要么坚忍要么开朗,他们必须排除一切消极因素,表现出完全的自信。但这有违生物学的基本常识。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体内都存在一股意识潜流,产生批评、怀疑和恐惧的情绪。这属于思维的正常功能,让人可以预判、解决问题,并预防可能的危险。

错误的做法
在为全球企业提供人力战略咨询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,负面情绪本身并不会带来损害。领导者之所以遭遇挫折,是因为消极想法和情绪成了他们的心病。病症通常有两种:把主观推断当成事实,对其坚信不疑(“上一份工作就是这样……我真是天生的废物”),再遇到类似困难时畏缩不前(“我不能接手这项工作”);或是在支持者的鼓动下,强迫自己排除负面情绪(“我不应该这么想……我绝对不是废物”),甚至违心地做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相冲突的事情(“我要接受这项新任务,一定要控制住局面”)。二者的通病是过分沉溺于内心的纠结,白白浪费了大好精力。

这是领导者的常见问题,而形形色色的自我管理“秘籍”并不能解决问题,只起到反作用。我们观察到,很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反复遭遇情绪困扰:对时间管理的焦虑、对他人成功的嫉妒、对遭到拒绝的恐惧,以及被轻视时感到的压力。这些领导者会想办法挺过去,例如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、根据优先次序做好工作安排,或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沉浸于具体任务中,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据我们了解,这些情绪问题通常已持续10年、20年之久,甚至可追溯到童年时期。

很明显,领导者克服情绪困扰的方法并不奏效:大量研究显示,试图压制思绪和情感,只会让它们变得更强烈。在已故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•魏格纳(Daniel Wegner)的一项著名研究中,一组参与者被要求不要让自己脑海中出现白熊的形象,结果很难做到;禁令解除后,这组参与者思维中白熊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对照组。如果你经历过严格节食减肥,并在此期间对巧克力蛋糕和炸薯条产生过强烈渴望,想必就能理解这项实验中的“白熊”现象。

高效领导者不会被情绪压倒,但也不抑制自己的感受,而是努力培养“情绪灵活性”,遵从自己的价值观,清醒、建设性地处理情绪问题。在瞬息万变、高度复杂的知识经济时代,能够有效管理情绪是成功领导者的必备素质。伦敦大学教授弗兰克•邦德(Frank Bond)等人的研究证明,保持情绪的灵活性可以排解压力、减少错误、促进创新,助我们提升工作表现。

以内华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蒂文•海耶斯(Steven C. Hayes)的“接受与实现疗法”为蓝本,参考我们在多个行业的咨询经验,我们建议领导者采取4种方法来培养情绪灵活性这一重要技能,它们分别是识别情绪规律、客观化、接纳自我和践行价值观。

情绪困扰实例
先看两个实例。辛西娅是一名资深的公司法律师,育有两个孩子。她曾为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而苦恼:一方面,同事每周工作80小时,而她只工作50小时,担心失去上升的机会;另一方面,她又为不能全心照顾家庭而自责。一个声音不断告诉她,必须好好表现,否则有职场失败之虞;另一个声音却说,她必须做一个称职的母亲,否则有可能家庭不睦。辛西娅希望至少有一个声音能消失,但事与愿违,她依然左右为难。结果是,她无法下决心拓展事业,回家后却常常在饭桌上强迫性地查看手机短信。

杰弗瑞的状况有所不同。他是一家领先消费品企业的高管,正处于事业上升期,才华过人,有进取心,却时常发怒。上司忽视他的主张、下属违抗命令,或同事干活潦草,都会激怒他。几次情绪失控后,他遭到了上司的警告。他尝试不把情绪发泄出来,却感到内心受到严重压抑,愈发怒不可遏。

这两位职场精英都受困于负面情绪。辛西娅被内疚吞噬,杰弗瑞的内心充满愤怒。辛西娅想把声音驱走,杰弗瑞则把苦闷封闭起来。这两人都不愿直面自己的感受,他们试图成为情绪的主人,却一直被情绪掌控。

走出情绪困境
幸运的是,辛西娅和杰弗瑞都意识到,必须调整和自己相处的方式,否则不可能获得成功和快乐。在我们的指导下,他们开始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改变。

识别情绪规律。首先,陷入负面情绪时,对此要有意识,这是培养情绪灵活性的第一步。做这个判断并非易事,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。陷入情绪困境的一个信号是,思维趋于僵化、自我重复。例如,辛西娅意识到,她的自我谴责像坏了的唱片一样,无休止地重复。另一个信号是,当下的心理状态像是过去经历的重演。经过自省,杰弗瑞发现他对一些同事的看法(“他能力不足”,“我绝不允许他那么跟我说话”),似乎在以前的经历中有迹可循:在前两份工作中,他都曾对同事有过类似态度。杰弗瑞的情绪并非只由环境触发,更源自他的情感和思维定势。如果你想改变自己,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身处困境。

客观化。当你身陷情绪泥沼,你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,无法冷静评估实情。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,像看待客观存在物一样看待情绪:一把铲子只是一把铲子,同样,思想和情绪只是客观存在而已。“我对工作或家庭投入不够”就转化成了“我的想法是,我对工作或家庭投入不够”。同样,“我的同事有问题,他把我惹火了”转化成“我认为我的同事有问题,并且我感到愤怒”。客观化能让你看清,情绪只是一股转瞬即逝的信息流,它不一定对你有价值。人类拥有跳出自身局限、反省自我的心智。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,这种简单的自我客观化活动,不仅能提升工作表现和幸福感,更能改善大脑机能、促进细胞健康。当辛西娅放松下来,练习客观看待情绪,负疚的幻觉终于烟消云散。

接纳自我。不要试图控制情绪,而要试着接纳它们。接纳并不等于自我放任或陷入消沉,而是对自己的心境采取更开放的态度,仔细体会情绪的流动。做10次深呼吸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压力可能稍有缓解,但你不一定能马上与自己和解。相反,你可能刚刚意识到自己心情有多糟。此时重要的是,对自己和他人要有些同情心,然后检视你的处境:在你内心和现实中究竟发生了什么?在杰弗瑞不再压抑怒火和挫败感,不再朝别人发泄,而是正视负面情绪后,他终于看清了自己愤怒情绪的来源——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没能解决。他意识到,发火不能解决问题,他必须采取建设性行动,寻求同事的配合,优先处理紧迫任务。随着杰弗瑞接纳并努力了解自己的愤怒,负面情绪反而助推了他的事业发展。

践行价值观。一旦走出情绪困境,你就拥有了更多选择。现在,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。在实践中,我们建议领导者以可行性为原则审视自己的行为:你的选择在长期和短期内是否有利于你自己和你的组织?你能否有效激励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目标?你是否正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优秀领导者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?意识之流无穷无尽,情绪变幻莫测,但无论你身处何方,价值观是你可以依靠的向导。

辛西娅审视自己的价值观,再次确认,家庭和工作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:她非常希望陪伴孩子成长,也对充满正义感的事业满怀激情。走出自我谴责和内疚的阴影后,她决心践行自己的原则。她把每天回家吃晚餐视为头等大事,其间屏蔽一切工作;她也为重要的出差放弃了几次很想参加的学校活动。辛西娅最终获得了平静和满足,因为她确信,她不再受情绪摆布,而是遵从了自己的原则。

完全消除负面情绪是不现实的。高效领导者关注自己的感受,但不会深陷其中。他们知道如何释放内心的空间,并在现实中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。情绪灵活性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,即使像辛西娅和杰弗瑞这样长期坚持自我疗养的人,也时常重蹈覆辙。但从长期看,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,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。(王晨|编辑)

本文摘编自《哈佛商业评论》2013年11月自管理栏目《驾驭负面情绪》。
阅读 2487
我也说一句
0

微信

QQ好友

QQ空间

腾讯微博

新浪微博

更多